鸾镜典故
鸾镜的典故源自南朝宋时期的一个传说,具体如下:
1. 传说背景 :
罽宾(汉朝西域国名)王在峻祁山捕获了一只鸾鸟,非常喜爱,但三年间它都不鸣叫。
据传说,鸾鸟只有见到同类才会鸣叫。
2. 故事情节 :
罽宾王尝试用金樊笼装饰和珍馐美味来诱使鸾鸟鸣叫,但都未能成功。
鸾鸟的夫人建议挂镜子让鸾鸟照见自己的影子,认为它见到同类后可能会鸣叫。
罽宾王采纳了这个建议,挂上了镜子。
鸾鸟见到镜子中的自己后,悲痛欲绝,哀鸣声中冲天而起,振翅而死。
3. 文化含义 :
后世将这个故事中的鸾镜用作妇女失偶自伤的典故。
在文学作品中,鸾镜也常被用来象征悲伤和离别之情。
4. 诗词引用 :
唐代骆宾王的《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》中有“鸾镜朝朝减容色”的句子,表达了一种哀怨之美。
李商隐的《破镜》中也有“秦台一照山鸡后,便是孤鸾罢舞时”的描述,用鸾镜比喻失恋后的心情。
以上就是关于鸾镜的典故及其文化含义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鸾镜故事的其他版本有哪些?
鸾镜在现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?
如何用鸾镜形容人的情感?